【解读】《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分析
教育部于3月3日印发《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对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主要包括工作思路、核心目标、重点任务三方面内容。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涵盖三个核心目标,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二是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是教育网络安全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包括11大方面、32项重点任务。包括:坚持党对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序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持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协同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扎实开展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加快实施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稳步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大力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强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措施;提升网络安全人才支撑和保障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各类服务,因而其功能与作用也要切实融合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之中, 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方面。
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是收官之年,各高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
第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拥有基础网络环境,网络架构规范,系统运行安全,校园内部还构建了能够支撑智慧校园的数据平台和相关子系统的数据中心。
第二,拥有支撑智慧校园运行的数字化平台,能够提供基础性服务,实现数据共享。
第三,校园内部已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涵盖数字化管理应用的所有体系。
第四,高校应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充实了智慧学习空间。
通过对《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分析,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需关注以下相关内容: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修订《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充分发挥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特色发展,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
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而言,需立足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的“十四五”规划。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总体规划,围绕管理、教学、服务等多个维度来建设学校的信息化系统,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智慧校园建设质量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目标。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1)加快推进学校网络接入和提速降费,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未联网学校的宽带网络接入,支持学校网络提速降费,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2)推进IPv6规模部署行动,支持CERNET主干网用户接入IPv6。开展IPv6规模部署行动专项检查,建立动态化的IPv6监测机制。
高校网络规模大,结构复杂,推动IPv6规模部署,面临IPV6安全问题,需考虑IPV6用户的认证、审计、防护等层面的安全问题,满足IPV6部署的同时,需要不断完善IPV6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基于IPV6的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增强校园基础网络的安全可信和综合治理能力。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1)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加强网络安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指导,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新工科建设,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2)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持续深入推进网络安全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保障能力,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和检查,落实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应急演练。制定教育部直属机关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教育系统加强数据安全的指导意见,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提高数据分析和态势感知能力。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通报机制建设。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相关要求,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技术标准。推进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岗位能力建设,推广实施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专业人员(ECSP)培训。(4)加强教育系统密码应用与管理,落实《教育行业密码与应用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密码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有序推动教育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完善教育数字认证(CA)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密码普遍应用,提升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随着形式的变化,传统信息系统的安全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新系统形态、业务形态下的应用、新模式背后的服务、以及重要数据和资源统统进入了等保视野。具体对象则囊括了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网站、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系统、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公众服务平台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落地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正式进入2.0时代。在等保2.0时代,高校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已从传统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的理念转变,安全防御策略也将由静态策略转向动态策略。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和“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鼓励探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一体化统筹推进。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形成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继续开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项目。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举办世界慕课大会。推进高等学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在线授课行为记录和认定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可扩展、具有公信力的在线教学评价新模式。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继续指导有关高校加强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继续教育,为探索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资源和服务。
很多学校因缺乏有效教学资源或资源的不规范而严重制约了在线教学的发展,也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建设符合学校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因此结合教育信息化政策要求,在注重发挥高校特色专业学科的同时,建设校本网络学习空间,完善校本资源。
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边建边用”为原则,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加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校本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管理,印发关于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教育系统网站发展指引,规范教育系统网站的管理,治理教育系统网站“小散乱”的问题。推动高等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新模式,切实提高在校师生获得感。
目前各高校学院很早就开始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服务的建设,大部分高校建设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制定出适合学校自身的信息标准体系,通过身份认证和数据的整合,消除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总体来说,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初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在校师生面对繁杂的办事流程体验较差,许多线上、线下的服务办理没有清晰的办事指南。很多师生在实际办事过程中,都遇到过“路难找、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很多部门被投诉后也都觉得很冤枉。
结合《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要求,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对全校业务流程进行完整设计,建设以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为核心,以准确、完整、方便、可扩展和可视化为数据建设目标,构建学校资源大数据平台、大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校务服务”,全面推进校务管理改革,支撑管理决策,优化简化办事审批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体验,节约每一位师生的宝贵时间,让各层级尝到发展信息化的“甜头”,提升师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